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在张叔夜的手中被俘后,忍受了严酷的刑罚。面对极限折磨,这两位在造假领域技艺高超的能手终于交代了关于梁山排名石碣的秘密。金大坚和萧让抢着叙述,互相补充着彼此的口供:“那份石碣名单,最初是在卢俊义生擒史文恭之后,由宋江、吴用和公孙胜共同拟定的。当时董平、张清、龚旺、丁得孙和皇甫端等人还未加入梁山。最初的设想是,从那些小头目中挑选出五位,以凑齐一百单八将的名额,孙立和另外一位被列为天罡的第十五和第十六位。结果,后来董平和张清却取而代之——董平被列为马军五虎将,而他的排名却在花荣和朱仝之下,虽然不太合常理,但因为其他名字已经刻好,也只能如此。”
金大坚和萧让自己也不清楚,假如董平和张清没有加入梁山,地煞副将中的哪位好汉能替代孙立和那位空缺的第十六位。更不清楚的是,谁会在那时和孙立一起成为天罡正将。
展开剩余75%或许有一些读者对此感到困惑:既然金大坚和萧让被赵佶和蔡京留在京城,连方腊之战都未参与,怎么会落入张叔夜的手中并遭受严刑拷打?其实,这段记载并非出自《水浒传》,而是出自另一部名为《荡寇志》的作品,也被称作《结水浒传》或《续水浒》。这部作品虽然在立意和写作上与《水浒传》相比稍逊,但却为解开一些《水浒传》中的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今天,我们便来探讨一下,除了病尉迟孙立,还有哪位英雄原本应当跻身天罡之列,却被董平和张清挤到了地煞。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孙立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具备了跻身天罡的资格。孙立曾担任登州兵马提辖,这一职务在当时属于一州的最高军事长官,通常由知州兼任,但孙立是专职提辖,也就是“提辖兵甲”,负责督军、打击盗贼,清除地方内的治安问题。与鲁智深的提辖职务不同,鲁智深是驻军提辖,属于小种经略相公麾下的警卫副官,两者的职能和性质完全不同。
在宋朝,禁军不仅仅驻扎在京城,许多战略要地也驻有大量禁军,像荆湖北路军、川陕安远军、鄯州水军等都属于禁军的一部分。大名府、东京汴梁等地更是禁军的重镇。而鲁智深所担任的职务,也只能算是驻军中的一员。而登州兵马提辖所负责的地方,兵员众多,甚至带着随行的十数名军汉,显然具有更强的指挥和管理能力。孙立的武功也不容小觑,他的“登州派”几乎与鲁智深的“三山派”平分秋色,因此,按理来说,孙立应该位列天罡第十五,排在花荣、朱仝等人之后。
然而,排名次序却因兵马都监的职位高于提辖,所以原本属于孙立的名额,最终被董平所取代。至于张清的位置,金大坚和萧让也不清楚具体该归属于谁。这个谜题,最终也只能由读者们来解答。
孙立能进入天罡,几乎没有争议,但另一个天罡名额应当归谁呢?我们可以先排除掉一些明显不太可能的人选。比如地煞中排名前两位的神机军师朱武和镇三山黄信,这两位尽管实力强劲,但为了避免让各方势力产生过多的意见,他们也未能进入天罡。其他一些如燕顺、樊瑞等人,因武功或背景等原因,虽也有一定的潜力,但并不符合宋江和吴用对天罡名额的平衡需求。
事实上,宋江和吴用在安排天罡地煞的排名时,考虑的不仅是个人武功和实力,还涉及到如何平衡各派势力,维持梁山的稳定。为了避免引发内部矛盾,他们在天罡和地煞之间做出了很多妥协,甚至有些排名并非完全基于实力。尽管如此,整个安排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每一方势力的需求。
如果我们从一个更为广泛的角度来看,除了孙立,还有哪些人物有资格进入天罡呢?我认为,魏定国和单廷珪这两位曾经是与梁山对抗过的主将,他们无论在作战经验还是在军队训练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单廷珪和魏定国带领的兵力轻松击败了关胜等人,若不是梁山的其他强者及时赶到,关胜等人很可能会被他们生擒。
像魏定国和单廷珪这样在作战中表现突出的将领,完全有资格跻身天罡,与朱武、黄信等相比,他们的实际贡献更为突出。因此,他们本应被考虑进入天罡的行列,而在天罡和地煞的座次安排中,确实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尽管金大坚和萧让并未透露所有的真相,但从他们提供的信息来看,梁山的座次安排仍然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在这一过程中,宋江和吴用不得不在保持平衡和考虑个人实力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而关于地煞副将和天罡正将之间的座次调整,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发布于:天津市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