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被废黜的皇后往往境遇凄惨。她们既失去了昔日至高无上的身份,也告别了锦衣玉食的尊贵生活,只能在冷宫深处,伴着青灯孤寂度过余生。然而,在宋代的历史上,却有一位被两次废掉的皇后,命运却与众不同。她的人生几经沉浮,不仅没有被彻底遗忘,反而两度因机缘而重返权力中心,甚至亲自垂帘听政,受到宋高宗赵构的尊崇与厚待。这位传奇女子,正是宋哲宗的元配皇后——孟氏。
一、两次被废的命运转折
孟氏出身官宦之家,才貌兼备。北宋元祐年间,太皇太后高氏为宋哲宗择立后妃,从众多官宦之女中挑选了年仅十六岁的孟氏。高太后非常喜爱这个知书识礼、端庄大方的少女,便在公元1092年下旨立她为皇后。然而,孟氏虽贤淑守礼,却未能得到哲宗的宠爱,宫廷中暗潮涌动,矛盾重重。到了1096年,因宦官与外戚的倾轧,孟氏惨遭陷害。哲宗遂下旨废后,将她迁居瑶华宫,并赐以宗教名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形同幽禁。
此时的孟氏年仅二十四岁,本该是锦绣年华,却被迫面对孤冷的命运。然而数年之后,局势却再度生变。公元1100年,哲宗病逝,其弟端王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在太皇太后(孟氏的婆母)的庇护下,孟氏被迎回宫廷,尊为“元祐皇后”。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党争加剧,宋徽宗受蔡京等新党权臣的挑唆,重新下诏,将孟氏送回瑶华宫。短短数年间,孟氏两度被废,人生跌宕起伏。
展开剩余66%二、乱世之中因祸得福
孟氏在瑶华宫中隐居多年,远离权力斗争,似乎注定以孤寂终老。靖康初年,宫中突发火灾,她不得不迁往延宁宫,不久延宁宫也遭祝融之祸,她只得搬至相国寺附近的私邸。就在此时,金军大举南侵,包围汴梁。宋钦宗与群臣本计划恢复孟氏尊号,封她为“元祐太后”,却还未下诏,京城已沦陷。
徽宗、钦宗与宗室妃嫔尽数被掳北上,而孟氏因两度被废,未在皇室名册之列,竟因此逃过一劫。金军撤离后,他们扶立的傀儡张邦昌惶惧不敢称帝,只得复尊孟氏为“元祐皇后”,迎入宫中主持政务。孟氏因此首次垂帘听政,并果断派人携带玉玺、车驾与御用器物前往应天府,劝康王赵构即位。正因有她的主持与背书,赵构继承皇位的正统性才得以确立。
三、尊崇与善终
宋高宗赵构对孟氏心怀感激。他深知自己虽是徽宗之子,却并非太子,继位正统性存疑。孟氏的支持使他顺理成章登上帝位,因此赵构对她敬若慈母。据史书记载,他对孟氏极尽孝道,饮食起居必先奉上,甚至帷帐器物也亲自过目,毫不懈怠。
1129年,南宋局势危急,苗刘之变骤起,朝廷动荡。孟氏挺身而出,第二次垂帘听政,协助赵构平息叛乱,稳固了南宋的统治。此后,金军再次南侵,赵构避走海上,而孟氏则带着寥寥不足百人的护卫,仓促逃亡江西,甚至要依靠农夫肩舆前行。即便如此,赵构仍不敢有丝毫怠慢,派人亲自迎候,礼遇有加。
1135年,孟氏因病卧床。宋高宗几乎日夜守护,不解衣带。她最终在五十九岁时辞世,高宗哀恸异常,下令恩泽及其外族五十余人,以彰显悼念与尊崇。
纵观孟氏一生,两度被废,本该早早淡出历史舞台,却因大厦将倾之际的乱世转机,两次垂帘听政,既见证了北宋的衰亡,也为南宋的开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她的经历堪称乱世浮沉中女性命运的传奇。
发布于:天津市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